行业新闻/Industry news

移动医疗哨声响起,腾讯如何抢占BAT赛道?

时间:2017-09-26
[ 亿欧导读 ] 很多业内人士客观评价说,在BAT中,最欣赏腾讯投资医疗的态度,尊重医学,以医学信息连接为核心去广泛布局,发挥创始团队作用而自己甘当配角。但也不可否认的是,腾讯目前的这些布局数量和深度都不够,腾讯还没到真正发力医疗的时候。

自2014年开始,BAT三巨头就看好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分别围绕挂号、支付、药品,打造自己线上线下的生态体系。

从三巨头的布局侧重点来看,其各有优势。2014年7月,百度宣布推出“北京健康云”,随后还推出了dulife穿戴设备、百度健康平台等产品,百度的优势主要在于自身大数据的分析能力。阿里巴巴是在2014年5月推出“未来医院”项目,通过支付宝对医疗机构开放自己的平台能力,优势在于支付能力和电商平台。而腾讯号称要用“互联网+”的方式去“连接一切”,医疗行业也不例外,3年花5亿美金投5家医疗公司。

“跑马圈地”的投资逻辑

腾讯在移动医疗领域投入的体量,跟在金融和O2O领域动辄几亿美元投资相比,并不算多。

腾讯投资的医疗健康企业分布广泛,看似散乱的布局其实符合腾讯在连接人和信息上的超强实力,也符合腾讯的医疗投资逻辑——通过精准医疗信息来连接医生和患者,而不是颠覆线下医疗实体和利益格局,简单说就是一种渗透式长远布局。

这样做的好处是阻力小、风险小,而且未来网络成型后可以一举掌握医疗底层架构;坏处是耗时持久,而且必须广撒网布局,因为你不知道五年后哪家企业能做成。所以我们会看到腾讯投的公司之间有很多重叠,比如丁香园和医联,挂号网和卓健。

风投可能不会这样投,但对腾讯这样押赛道的“有钱人”完全不是问题。这里四百味梳理与互联网医疗关系最密切的五家投资,丁香园、卓健、挂号网、医联和好大夫在线。希望从它投资的这些企业里,也能窥探一二。

这五家医疗企业,有2家企业是针对C端用户,微医和好大夫;有2家企业是针对医生端,医联和丁香园;只有1家企业是针对医院端,卓健。从医疗资源的体量来看,医院端仍占据了绝大部分的份额。

马化腾的第一笔投资是丁香园,这是针对医生端的服务。时间是2014年9月初,投资金额是7000万美元。当时腾讯自身媒体腾讯科技对此次事件的评价是:“此举意味着腾讯公司正式布局医疗健康领域。”

同样是布局医生端的医联,获得了腾讯领投,总金额在4000万美元。医联是医生社交做得最好的创业企业之一,腾讯投资医联,有在医生社区进行深入布局的意思。

医联现已拥有43万实名认证医生,每个月大概有13万的活跃医生。2017年1月,医联与山东省日照市华方中医医院开启医联首家全科互联网医院,向患者提供在线问诊、线下出转诊、面诊、手术预约、 在线开药配送等服务。据悉,创始人王仕锐更是表示,这仅仅是个开始,2017年,还要在四川、重庆、河北、辽宁等省市建立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院的业务,恰好能让医联的医生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在患者C端,微医(挂号网)获腾讯领投,投资总金额是1065亿美元。投资后,为医院和医生提供接口,让医院/医生一点接入就可以为挂号网、微信、QQ的亿万用户提供便捷的就医服务。而微医的政府资源也相当富足。之后便是投资好大夫在线,除了其老板王航透露的,未来将发力基于优质医疗服务的商业保险产品外,未来走向还有待观察。

唯一针对H端(医院)的企业是卓健,在“互联网+医疗”的热潮中慢慢冷静下来,越来越多的人提医疗+互联网,而卓健就是一家基于服务医院的公司。腾讯内部人士透露,大家都去做互联网医院,直接做C端,跟传统医院开战。卓健却是站在传统医院一侧,给医院升级赋能,这是个大格局的对冲点。

而卓健最容易被忽视。因为卓健专攻医院端业务,互联网行业由于其做得太深入而看不懂,医疗行业由于其互联网方式的做法也看似懂非懂,所以卓健就这样踩着国家互联网+医疗的政策低调前行,殊不知已经布局很深入。

由此,腾讯的整体版图已经在逐步成型。微医代表着线上看病的场景、丁香园代表着医生学术交流的场景、医联代表着医生社交的场景、卓健代表着医院互联网化的场景、好大夫将发力医疗保险的场景。

以移动支付为切入点

2016年4月,腾讯与深圳市人社局签署“城市服务”战略合作协议,深圳市的医保用户通过微信绑定医保卡,可以在指定医院就诊时一键完成医保及自费金额的在线支付。之后,腾讯再次表示微信端医保移动支付将逐步扩至国内11省21市,并优先覆盖三甲公立医院。

实际在腾讯的医疗版图中,移动支付只是其中一步,背后还有对大数据的利用,医患沟通,人工智能等布局。

比如微信智慧医院,以“公众号+微信支付”为基础,结合微信的移动电商入口,用于优化医生、医院、患者以及医疗设备之间的连接能力。整个流程包括微信预约挂号,候诊提醒;微信导航,诊疗室和化验室之间的有效指引;微信支付诊间费用,电子报告微信实时送达、离开医院后的医嘱提醒等。

微信给腾讯带来了不错的成绩。根据2017年4月腾讯在“2017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上提供的数据显示,超过3.8万的医疗机构拥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超过1.1亿的用户在搜索和使用这些公众号。这其中,60%的服务号提供在线就诊以及挂号服务,而35%的服务号则支持微信支付。

但老对头阿里也步步紧逼。阿里巴巴也发布了自己的“未来医院”规划,与腾讯的“智慧医院”概念如出一辙。去年,支付宝同样与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合作了医保移动支付项目。

此外,依托保险基因优势,平安集团的平安付也在加紧和医院的合作,提供类似的一体化移动就医服务。

背靠大量的用户数据,腾讯称,希望把用户画像和医院的信息,做一些合理的共享和互通,把电子处方、药品流转、在线问诊等功能,释放给更多的医疗机构。帮助医院更好的使用数据,提升患者的服务、医院的管理、疾病的分析。

然而,深圳人社部门愿意合作的一个前提是医保支付的所有数据经过加密后才与第三方对接,因此腾讯、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只是打通了支付环节,并无数据沉淀。而医保移动支付受政策影响较大,未来的政策方向还不是非常明确,包括腾讯在内的三家巨头在医保移动支付方面的前途还未可知。

除了患者端,腾讯也在医院端发力,利用医疗云、大数据等技术为医院提供内部管理服务。这些服务包括储存和处理用户的信息和数据、基于医院内部管理的办公平台、底层整合影像识别、辅助决策AI等产品。

不过这一领域互联网巨头之间的争斗更是硝烟弥漫。以云技术为例,去年10月,阿里云将中国区云产品全线下调价格,核心云产品最高降幅50%。紧接着12月份,阿里云又宣布新用户华南区云服务器优惠至7折,中国各大区云数据库全系调价,平均降幅20%,云服务器独享实例最高降幅30%。而腾讯在今年3月则以惊人的0.01元中标了厦门市政务外网云服务项目。价格战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腾爱医疗”对接上下游

患者、医院之外,腾讯也没有忘记要连接“医生资源”。从腾讯孵化的腾爱医生平台可以看出,其正在用社交逻辑运营这款针对医生群体的团体。

“腾爱医疗”战略有四部分组成,分别是智能终端、医生平台、金融医保、健康大数据。

1、以糖大夫智能血糖仪为代表的智能终端,已经使得慢病医疗服务的诸多环节与糖尿病人建立起连接,同时依托于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所打造的新型慢性病管理平台,也逐渐成型。在”糖大夫“之外,腾讯未来或许会推出其他的智能终端。

2、医生平台的落地主要依靠“腾爱医生”,作为一个为医生群体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平台,它为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信息渠道。全国范围的医生在实名注册并通过医生身份认证后,可以通过公众号来和与自己专业相匹配的患者建立联系,并与患者随时随地实时在线沟通。

除了给医患提供高效的沟通平台之外,“腾爱医生”另外重要的功能就是帮助医生树立品牌和患者流量入口。目前其与国内九大医生集团举行签约仪式,累计有数百名专业医生入驻平台。而此次入驻腾讯腾爱医生平台,九大医生集团是看中腾讯的平台能力和大数据能力,希望能与腾爱医生共同探索如何借助移动互联网提升专业医生平台工作效率。

3、互联网金融医保,主要以“健康基金+医保”的形式,为患者提供商业保险计划。实际上,在糖大夫2.0版本中,腾讯就已经联合众安保险,针对患者主体责任缺失、医疗保险缺失等问题,为糖尿病人提供了专属医疗保险,以及康复激励计划。

4、健康大数据业务,着力于健康信息的建立和完善,依靠腾讯在大数据方面的优势,通过与地方政府和医疗机构的紧密合作,共同建立包括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等关键医疗数据的大数据中心实现。

实际上,BAT相继介入医疗健康领域,谁能把患者利益最大化,谁能尊重医疗健康的本质和规律,谁能化解互联网和医疗的矛盾,谁才能构建出未来完整的线上线下互通的医疗健康生态圈。很多业内人士客观评价说,在BAT中,最欣赏腾讯投资医疗的态度,尊重医学,以医学信息连接为核心去广泛布局,发挥创始团队作用而自己甘当配角。但也不可否认的是,腾讯目前的这些布局数量和深度都不够,腾讯还没到真正发力医疗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