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Industry news

移动医疗: 找准了用户痛点, 却没有找到自己的支点

时间:2017-08-09
在文章开头,作者很想做个小调查:你使用过移动医疗类APP吗?

相信你一定有过“看病难、看病贵”的经历,从进医院门口开始,排队挂号、排队缴费、排队就诊、排队拿药…公共医疗资源与人们看病的需求矛盾,导致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上传统医疗服务存在效率和资源配置问题,导致问题更为突出。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4年开始,很多公司投身和布局互联网+医疗领域的,移动医疗成为一个新的互联网风口。但是2016年移动医疗市场却偃旗息鼓,先是医药电商“药给力”宣布暂停送药业务,此后就医160网、寻医问药等平台均曝出裁员消息,春雨医生也因创始人张锐的意外离世而前路未卜。移动医疗找到了痛点,却没有找到支撑自己进一步发展的支点。

机遇:找准老百姓“看病难”痛点

目前我们国家医疗改革的重点就是如何合理分配医疗和医药资源,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而资源调配正是互联网医疗的优势所在。

移动医疗正是为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痛点而形成的一个“互联网+”风口。从2014年移动医疗元年至今,中国移动医疗发展迅速。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17年全球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230亿美元,中国则有望超120.8亿元。

煎熬:用户习惯养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方面,用户认知和习惯还未转变。在网民生病时,39%的用户会优先选择在网上搜索病症和治疗方式,35%的用户会选择直接去医院挂号就医,直接使用移动医疗APP寻医问诊的人很少。此外,在医疗方面目前有较高频需要的用户基本上都是中老年用户,而中老年人普遍使用APP频率不高。

另一方面,用户粘度不够。根据比达咨询的报告,移动医疗用户功能需求预约挂号占比71.4%。如果用户仅仅是通过APP来解决医疗挂号需求,APP的使用频次和用户留存时间都会很少,用户粘度就很低。

短板:缺少“大牌医生”核心资源

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医疗,最重要的核心资源是医生。没有医生,就没有患者;没有权威医生,就没有稳固的患者群。目前移动医疗平台对入驻平台的医生主要实现邀请制。然而,“大牌医生”往往很忙,根本没有时间去线上平台坐诊。目前在移动医疗平台上坐诊的主要是基层医生,对这类医生来说,移动医疗平台的评级系统,可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至于跟医院“挖墙脚抢人”,请知名医生全职入驻,平台跟医院比劣势明显,基本不可能实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探索:
没有找到明确的盈利模式

经历了获取用户的初期阶段,流量变现和盈利模式已经成为移动医疗平台能否继续的关键。目前整个行业都是烧钱的状态,因为有不断的投资,大家暂时倒不愁没钱烧,只是不知道该怎么把钱赚回来。用户和流量并不代表商业模式,如何把流量变现才是移动医疗平台应该解决的重中之重。

目前移动医疗APP的赚取利润的方式主要包括付费医生问诊、会员收费、广告收入等。但是线上“轻问诊”的无法给平台带来大规模收入。

监管:悬在头上达摩克利斯之剑

虽然国家积极主导医疗改革,但是对于移动医疗的定位还不清晰。监管层政策的改变对移动医疗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去年2月,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推出打击“号贩子”的八条措施,就使得包括春雨医生在内的多家开展相关业务的移动医疗平台关闭相关叫号服务。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型之路:紧抱医院资源

医院作为最大的医疗承载体,是医疗服务闭环的关键。经过了前期的摸索阶段,目前移动医疗平台都开始寻求转型之路:紧抱医院资源。就医160、好大夫在线和微医集团发力互联网医院,为医院搭建在线问诊平台、提供用户。而金蝶医疗的做法就是为医院打造全流程的就诊平台,供医院和患者免费使用,而是由银行或第三方付费用给移动医疗平台。
来源:网易号